俄媒稱中俄衛星導航系統兼容試驗意義重大:將打破美壟斷
2017-08-08
俄媒稱,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兼容試驗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確保中俄衛星導航系統為所有民用消費者提供的服務獨立于特朗普領導的美國的任何打擊的后果,以及華盛頓已經采取和打算采取的制裁。
俄羅斯政府專家理事會成員、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在接受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采訪時,這樣評價中俄“絲綢之路”項目對衛星導航領域的意義。
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5日報道,中俄專家們自8月1日起將同時在兩個星期內研究格洛納斯與北斗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導航條件,將評估導航條件、使用北斗與格洛納斯兩種導航系統時的障礙、高精準導航所需的移動通信途徑的覆蓋程度。中俄專家們還需要掌握格洛納斯與北斗兼容系統比它們各自獨立運行時要精準多少。
報道稱,在俄羅斯境內,試驗路線沿著富有前景的國際運輸方向“歐洲-中國西部”路段進行,總長約7000公里。中國專家們將沿著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霍爾果斯路線開展試驗,總長超過3200公里。
約寧解釋說,通常來說,今天的中俄軍事部門和其他安全部門只需使用本國衛星導航系統就已足夠。因此,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或者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建造的方式都是讓全體衛星借助于自身的衛星群、借助于各方的導航系統,完全能夠保證解決軍事任務。也就是說,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人在這方面互相獨立。
但在解決民用任務時,為了確保導航系統幾乎100%的可靠性,需要兩種系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自2011年起,所有智能手機上和消費設備上都同時應用GPS和格洛納斯,或者GPS和北斗。約寧解釋說。
“對于民用消費者來說,重要的是讓他們有兩個有保障的系統可用。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安寧,如果美國不想的話,GPS信號不可能在世界各國境內都能搜索到。在這種情況下,民用消費者將損失慘重。但如果針對民用消費者的標準變成不在消費設備上同時應用GPS和格洛納斯,而是同時應用北斗和格洛納斯,那么類似風險就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俄美之間發生任何事情,中美之間發生什么事情,中俄伙伴之間發生什么,如果消費者采取北斗和格洛納斯的標準,那么他們根本不會有什么損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俄對上合組織國家、金磚國家的消費標準都是在一個設備中兩個導航系統并存——北斗和格洛納斯。"
報道稱,這是中俄合作的戰略領域。在此情況下,這個領域處于兩國領導的直接控制之下,這個層面上的相互理解程度非常高,簡直是史無前例。因此對這個問題予以優先關注,部分是因為這里涉及中俄的國家安全。
約寧指出,與此同時,這個領域是高科技領域,而該領域的合作建立在高度互信的基礎上。
報道稱,導航技術本身、汽車運輸,所有物流保障、交通走廊保障,無疑都是最高的高科技。這是汽車運輸的未來,不論是貨運,還是客運。
報道稱,在俄羅斯境內絲綢之路全程的所有聯邦級公路上,移動通信問題已經解決,這是幾年前的事情。現在正在解決通過衛星導航服務保障汽車運輸的任務。俄羅斯的第三個任務是從經本國境內轉運的載有中國貨物的中俄貨車那里獲得收入。文章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