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衛星通信產業有著同樣的態勢,在制造、運營、使用格局板結多年之后,一批民營企業從大家都不叫好的產業的縫隙之中生長出來,日漸茁壯,讓傳統的制造商們頗感壓力。
國內衛星通信產業的板結很大程度上是體制問題。一個用戶(政府),一個運營商,一個供應商的格局決定了固化的運行機制,衛星通信應用系統的研制,雖然分散在多個單位,但多數是“定點生產”。一個具體企業壟斷一種具體應用的現象,普通存在,他們之間多年相安無事。其唯一的前進動力來自國際體制要求。由于政府需求主要集中在國內,衛星通信必然處于從屬地位,只能給地面網絡起到補充作用。
大的國家有大的體制,大的體制有復雜的運行程序,這就決定了國有——嚴格說是國營——衛星應用體系不可能快速適應市場需求,更不要說開發和創造需求。然而,真正的商業企業會給我們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象,這些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場上求生的企業,無論在產品開發,技術進步,市場機會把握,還是資本運作,投融資活動上,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
從嚴格意義上說,衛星通信界的民企有兩類。
一類是因訂單而生的,某些人通過關系得到某個大單,于是注冊公司,拼裝產品,訂單做完之后,公司的延續就成了問題,而且,很多公司還把這原始起步的文化,當成了固定的“發展模式”,無法成就真正的企業行為而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另一類是有理想的,例如已經在第三板掛牌上市的北京愛科迪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星展測控科技有限公司。一般來說,企業謀求上市,就是打算把自己放到公眾面前,做強做大,至少對這兩家企業來說如此。
本刊和這兩家企業都進行過比較深度的接觸,他們深耕行業,認真研發產品,認真拓展市場的勁,是讓用戶對他們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市的原因也很簡單,Ka市場正在啟動,這可能是衛星通信界歷史上又一次最大的機遇之一,面對需求井噴在即的局面,有理想的企業,一定早已聞風而動。
現在最應當反思的,是其他看似堅守了很多年、其實原地踏步的老牌衛星應用企業。在很多次研討會上,很多衛星應用的熟面孔總是在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中一次次地發問:中國的衛星應用市場為什么發展不起來。這或許是政策問題,但這并不能夠成為企業界為自己原地踏步所應該尋找的理由。
這兩家公司,同樣一直困惑著國內市場極其有限的問題,但他們很早就意識到國際市場與舞臺的廣闊,并積極采取行動,主動出擊。同時,能夠拿得出過硬的產品及良好的售后服務,這些是最終幫助企業發展壯大的真正法寶。有一句比較尖刻的話,或許到了不能不說的時刻——“不要給自己的無能找借口”。
再回過頭來看國企。國企不缺資源、不缺人才、不缺資金,甚至不缺信息;但國企的管理機制,決定具體企業在是否要做大做強這個問題上,沒有完整的決定權。因此,在衛星通信產業上,一再發生錯失良機的事情。
也許民營企業的壯大,會讓這個領域再次看見希望,找到動力。但,我們期待更多的,是那些有完整決定權的人和機構能夠更多的反思一下,怎樣才能夠面向市場,共同去搭建一個健康的產業格局,讓產業生長的力量充分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