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作為一名資深路癡,是離不開導航的,沒有導航出門跟個瞎子一樣,東南西本是分不清的。現在科技的不斷發展,GPS的發明真的是凸顯人類太偉大了,通過衛星和一些科技技術,地圖不斷的在完善,甚至一些偏遠地區,地圖都能描繪的清清楚楚的。你們記得三國嗎?在打仗的時候,他們拿著一些地圖在研究,這個時候小編就很好奇,我們現在的地圖完善是因為科技發達,那么在古代地圖究竟是怎么繪制出來的?
衛星定位
目前,我國能追溯到最早的地圖是在戰國時期,基本都是山水一些描繪比較粗糙,但是到了后期發展,特別是宋朝時期的石刻地圖,居然和現在地圖非常相似!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是怎么去丈量山山水水的,僅僅靠雙腳就能走那么多地方嗎?
在歷史的探索中,我們發展在古代出現丈量地圖的工具最早是在漢代,在西漢時期,其實就已經很發達了,其中有一個工具在丈量地圖里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記里鼓車”。到底是什么呢?首先記里鼓車有兩層高,最上面的是一面鼓,這個鼓比較特別,兩面各有一個木頭人,手中還拿了根小棍子之類的東西,值得稱贊的是,這車里還裝了指南針。為什么這么設計呢?
這車子的原理就是,每走一公里路,里面的木頭人會敲一敲鼓,走10公里的話,小木頭人就會變成敲鐲子。這樣子古人就比較好記載了。所以古人在繪制地圖的時候,就用用上記里鼓車,拉著車到處走,然后再記載畫下來。
當然了,我們古人的智慧還不止這些呢?古人還有一個完美比例的方法,那就是“計里畫方”,簡單的來說,就是在一張白紙上畫上差不多的面積數,然后會設計一個固定尺寸,在規定這個尺寸內需要的公里數,這樣的方法做出來的地圖還是相對準確的,雖然沒有辦法和現在地圖作比較,但是在古代,還是能滿足古人的需求。咱們老祖先的智慧真的是厲害,不得不佩服。
現在你知道了吧,古人的地圖確實要依靠雙腳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想必這份工作在古代也是屬于比較辛苦的種類,但是在丈量地圖的同時又能欣賞到我國的大好山水,想必也能苦中作樂吧,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