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信模塊是連接物聯網感知層和網絡層的關鍵環節,屬于底層硬件環節,具備其不可替代性,無線通信模塊與物聯網終端存在一一對應關系。
無線通信模塊產業鏈梳理
無線模塊分類
無線模組按功能分為“通信模組”與“定位模組”。相對而言,通信模組的應用范圍更廣,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物聯網終端均需要有定位功能。
從產業鏈上看,無線通信模塊的上游是基帶芯片等生產原材料,標準化程度較高。下游為各個細分應用領域,極其分散,往往通過中間經銷代銷環節流向各個領域。模塊公司的模式一般為:自己采購上游材料,并負責產品設計和銷售,生產則外包給第三方加工廠。
在上游,基帶芯片(通信芯片)是核心,占到材料成本的50%左右。上游技術壁壘高,產業高度集中,供應商話語權強 。主要供應商有高通、Intel、聯發科、銳迪科、華為、中興等。
由于物聯網應用十分廣泛,因此產業下游非常分散。根據應用市場規模大小分為大顆粒市場和小顆粒市場。大顆粒市場(見下圖)的物聯網模塊量大、標準化程度高、競爭激烈,適合做大收入和樹立品牌,研發人員相對可以較少,但市場開拓能力要強。
小顆粒市場(如工業物聯網、資產追蹤、環境監控等)的物聯網模塊量小,定制化程度高,毛利率水平高,但對供應商研發投入要求高。
物聯網模塊本身,處于上游標準化芯片與下游分散化垂直領域的中間環節,需要滿足不同客戶、不同應用場景的特定需求。其硬件結構設計、定制化軟件開發,成為附加值所在環節,也是產業鏈價值所在。
產業鏈價值:
1. 硬件集成與設計,融合多種通信制式,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環境要求,穩定性、及時性是核心;
2. 定制化嵌入式軟件開發,燒錄Linux/Andorid系統,滿足不同下游應用需求,成熟的應用經驗和解決方案能力是核心。
無線通信模塊市場,目前集中度不算高,行業第一梯隊只占據了全球約30%的市場份額。隨著下游應用的崛起以及市場總規模的擴大,一批專注于個別垂直應用領域的優質模塊供應商會開始浮現。
總體來看,目前行業處于第一梯隊引領市場,國內第二梯隊正逐步壯大的競爭格局。
以上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